如今个人征信已成为我们第二张"身份证",是一个人的信用历史"账单",一旦失信不仅影响个人信贷,还会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,不法分子会利用大家重视征信的心理编造"可以消除不良征信"的谎言实施诈骗。
案情实例
2024年5月,小方接到一陌生电话,对方自称是某金融平台工作人员,谎称其名下金融金条业务需要处理,如不处理将影响征信和账户安全,小方按照对方的要求下载了指定APP,并将手机屏幕与对方共享,后被对方引诱将资金转入了所谓的"安全账户",共计被骗3万元。
套路解析
骗子谎称被害人的信用卡、网借平台等信用支付类工具有不良记录,需要消除,不消除会影响个人征信;或者谎称被害人之前有网贷、分期记录,会对个人征信产生不良影响,以可以帮助注销账号、消除分期记录等为由,诱骗被害人转账汇款,从而实施诈骗。这类诈骗,骗子会冒充售后客服,并使用正规金融平台的聊天工具,向被害人出示伪造的证件、授权证书,骗取得被害人信任,隐蔽性极强。
敲黑板!
"征信修复"不存在,诈骗套路主要如下:
套路1:收取高额"征信修复"费用后跑路
套路2:以"征信修复"培训为幌子,骗取加盟费
套路3:通过办理"征信修复"的过程中,骗取个人敏感信息倒卖、出售
温馨提示:如果信用报告上已有客观、真实的不良信息记录,信息主体要及时还款,终止不良行为。
鲤想提示
个人征信由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统一管理,任何人都无权删除、修改,凡是声称帮助消除个人征信不良记录的来电都是诈骗!!!鲤想提醒大家:
一是正确认识个人征信。"征信修复"是完全不存在的概念。所有规范征信业、征信机构的相关法规、文件、制度中,均未提及"征信修复"的概念。线上线下流传的关于个人征信可以进行修复的说话纯属虚假宣传。如消费者认为信用报告上的个人信息存在错误、遗漏,可以向金融机构或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提出异议。发现征信有不良记录时,消费者应尽快还款,避免再次逾期。
二是谨慎保护个人信息。正规的征信报告中对个人信用信息有详细记录,这些信息将影响消费者在金融机构的借贷能力。要保护好个人信息和个人隐私,不要通过非正规途径随意填写个人信息,做到重要证件不外借、重要信息不随意提供,避免因个人信息泄露引发各种风险。
三是树立理性消费观念。消费者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,提高风险防范意识,养成理性消费习惯,科学安排生活支出,做好开源节流、量入为出,珍惜个人"信用名片",保持良好的信用习惯,按时足额还款。
四是提高反诈防骗意识。消费者要提高反诈防骗意识,不要随意转账,如遇自称电商客服、银行工作人员等诈骗电话,或发现有仿冒征信中心官方网站及微信公众号的情况,请务必及时通过官方联系方式核实或向公安机关求助。